就业网
 
 首页  部门简介  通知公告  就业动态  就业指导  就业政策  招聘信息  创新创业  学院首页 
 
 
站内搜索:
就业动态
最新信息
关于2019届高校毕业生校园招聘... 03-11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9届毕业生... 03-01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改派报... 06-07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举办2020... 08-12
我校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06-11
我校参加2020届全省高校毕业生... 06-05
学校召开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 04-24
关于举办2020届医护类毕业生网... 04-24
 
当前位置: 首页>>就业动态>>正文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报
2017-12-28 08:54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是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一所高等职业学校。学校地处陕西东大门—渭南市,东临华山,北抱渭水,西望长安,南依秦岭,风景秀美,交通便利,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学校有高新、朝阳两个校区,占地面积880亩,建筑面积33.1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849人,其中专职教师534人,在职副高以上职称195人,硕士以上学位316人、双师型教师313人。聘请兼职教师53人、客座教授65人,陕西省科技新星、省级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8人。馆藏图书89.03万本。教学用计算机1125台。校内实验实训室128个,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18个。校外实训基地259个。在校学生11115人。下设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农学院、3D打印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基础课部、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教学单位。开设三年制高职专业38个,五年制高职专业7个,省级重点专业6个;涵盖了医学、教育学、农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六个学科。

学校秉承“顶天立地、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和“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坚持“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的办学思想,实行“六业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和“三服务”办学模式,践行“明德、笃行、精技、强能”的校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与开发的重要基地。学校坚持普通全日制教育与成人继续教育并重,培养与培训并举,搭建在校生、社会考生学历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立体互通平台,开展职业资格和专业技能“多证书”教育。除独立举办高等继续教育外,还与陕西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联合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为广大考生提供丰富的多元选择。

学校围绕经济发展需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走产学业一体化的办学之路。先后与江苏雨润集团公司、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渭南经开区“中国酵素城”、高新区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德诺浩、陕西天佑医疗管理集团、大唐移动、世纪鼎利集团、新道科技等知名企事业单位达成合作意向。不断创新探索校地校企校产合作办学新模式。与马来西亚、韩国、日本等多国签署合作办学协议。通过校内外招聘会、就业实习基地、政府公益岗位、创业项目引导,提供就业一条龙服务,构建了学生就业“绿色通道”,就业率持续5年超过97%

2015年,学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6年,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用大胸怀、大视野、大思维系统谋划学校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加强对外交流,提升办学水平,促进转型发展。同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逐步搭建起符合国际潮流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基本构架,努力建设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第一部分 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一)毕业生总体规模

1  2017届毕业生学院、专业分布

学院

专业

人数

总人数

护理学院

护理

1362

1414

助产

52

医学院

中医学

261

439

中药

68

针灸推拿

110

师范学院

学前教育

405

432

初等教育

25

英语教育

2

农学院

畜牧兽医

43

119

园艺技术

51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13

食品营养与检测

7

食品生物技术

5

经管学院

会计

99

163

财务管理

28

营销与策划

18

旅游管理

2

电子商务

16

机电学院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0

55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25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

建筑工程学院

工程测量与监理

22

183

建筑工程技术

16

工程造价

93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4

建筑工程管理

48

合计

2805

毕业生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学院分别为护理学院、医学院、师范学院,其毕业生总量为2285人,占全校毕业生总量的81.46%,这与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医疗保健产业及基础教育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相匹配。

(二)毕业生生源省区分布

     我校2017届毕业生生源地主要分布在全国10个省(市、区),如图1所示。其中,本省(陕西)生源最多,人数为2731,占比97.36%

 

                                           1 2017届毕业生生源省区分布

(三)不同性别毕业生的比例

我校2017届毕业生中,男生50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18.11%,女生2297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81.89%;如图2。总体男女生比为1:4.52,即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2倍。

                                   

2 2017届毕业生性别比例

二、就业率

截止到2017121日,我校2017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68%,如表2所示。就业率计算依据为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统计报告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47号)、《关于调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结构及代码标准的通知》(教学司函20141号)。

2  2017届毕业生分专业就业统计表

专业名称

总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护理

1362

1328

97.50%

助产

52

51

98.07%

中医学

261

256

98.08%

中药

68

68

100%

针灸推拿

110

110

100%

学前教育

405

396

97.77%

初等教育

25

22

88%

英语教育

2

2

100%

畜牧兽医

43

43

100%

园艺技术

51

49

96.07%

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

13

13

100%

食品营养与检测

7

7

100%

食品生物技术

5

5

100%

会计

99

97

97.97%

财务管理

28

27

96.42%

营销与策划

18

16

88.88%

旅游管理

2

2

100%

电子商务

16

13

81.25%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20

20

100%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25

25

100%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

10

100%

工程测量与监理

22

22

100%

建筑工程技术

16

15

93.75%

工程造价

93

91

97.84%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4

4

100%

建筑工程管理

48

48

100%

合计

2805

2740

97.68%

三、毕业去向

毕业生毕业流向包括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基层项目就业、国内升学、入伍、灵活就业(包括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出国)、未就业(包括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等。

截止到2017121日,全院2805名毕业生中,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2709人(96.58%);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7人(0.25%);其他录用形式就业11人(0.39%);应征义务兵6人(0.21%);国家基层项目1人(0.04%);升学6人(0.21%);待就业65人(2.32%)。如图3所示。

 

图3 2017届毕业生毕业流向

四、就业分布

(一)就业单位性质统计

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单位性质涉及机关、科研设计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资企业、其他企业、部队、农村建制村、城镇社区等类别,如表4所示。其中主要流向其他企业,占比60.90%,其次为医疗事业单位,占比21.39%;而在科研设计单位和部队就业比例最小,占比均为0.04%。如图4所示。

         图4 2017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二)就业地区分布

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域特色较为突出,就业单位遍布浙江、重庆、山东、四川、宁夏,海南,青海等12个省市,省外就业人数占毕业生总数的2.66%,在陕就业人数占比为97.34%。在陕就业毕业生中,在渭南市就业人数占比为78.44%,渭南市外就业人数占比21.56%毕业生主要以服务渭南经济发展为主。如图5-15-2所示。

 

                                   图5-1 2017届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

   图5-2 2017届毕业生在陕就业地区分布

(三)就业行业分析

按照毕业生就业行业来看,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集中在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租赁与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建筑业等行业,如表3所示,分别占38.58%16.28%10.07%9.82%7.59%,这与我校人才培养方向一致,与我校专业设置相匹配。

3  2017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单位行业

就业人数

占比

农、林、牧、渔业

102

3.72%

采矿业

4

0.15%

制造业

46

1.68%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13

0.47%

建筑业

208

7.59%

批发和零售业

269

9.82%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6

0.58%

住宿和餐饮业

36

1.31%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5

1.28%

金融业

39

1.42%

房地产业

16

0.5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76

10.07%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2

0.4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8

0.29%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43

1.57%

教育

446

16.28%

卫生和社会工作

1057

38.58%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1

1.50%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67

2.45%

军队

6

0.22%

合计

2740

100.00%


第二部分 毕业生就业工作举措

一、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

1.实施“一把手”工程。学校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主管院长为副组长,招生就业处、教务处、学生处、各二级学院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各二级学院也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本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实现了就业工作下移,形成了“领导主抓、全面统筹、二级院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体系,实现了“人员、经费、设备、场地”四落实。

2.制定和完善就业工作制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责任重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学校依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和颁发了《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就业工作预警机制》、《毕业生就业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和办法的实施使学校就业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队伍的作用。学校建立了学校、二级院、辅导员(班主任)三级就业工作体系和相应的就业服务队伍,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搭建信息平台,开展心理辅导和就业、创业教育等一系列工作。通过定期对就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就业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指导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4.搭建毕业生就业“双选”平台。2017年我校举办校内综合类招聘会1场,专场招聘会50多场,为学生搭建了择优就业、企业择优招聘的平台,今年共有30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人才,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60%以上的学生通过这个平台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就业意向,大部分学生选择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

5.发挥网络服务平台的作用。利用学校就业网站、全国大学生就业一站式服务系统、211校招网、毕业生QQ群、微信公众号、就业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及时向毕业生发布单位用人信息。学校就业网与全国60余家就业网站建立链接,基本实现了“信息共享、政策发布、网上招聘、远程面试、就业指导”等五位一体的毕业生就业网络建设目标。通过就业信息网、毕业生QQ群、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等途径,实现招聘信息精准推送,及时便捷的将用人信息传寄给毕业生,为毕业生的就业、择业提供了信息保障。

6.发挥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学会”的作用。学校成立了以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学会”,通过举办简历展评、模拟招聘会、就业知识讲座,邀请优秀毕业生、企事业单位人事主管来院作报告等活动,激发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同时也帮助学生掌握应聘技巧,解决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7.抢抓机遇。紧抓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 发展机遇,瞄准“振兴计划”、“大学生入伍”、“村官”等基层项目,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建功立业,每年都有近百名毕业生参加以上计划和项目。

8.实行“订单培养”。近年来,学校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马来西亚科技大学、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陕西天佑医疗管理集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妇幼保健院、陕西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上海青萱园艺有限公司、北京天语人杰旅游文化交流中心、陕西迪博测绘有限公司等著名院校、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开设了北医班、市医班、市幼班、海普班、青萱班、天语班、迪博景源班等“订单培养”冠名班。

二、创新校企合作

学校为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专业为载体,从专业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着手,与优质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创新校企合作形式,成立3D打印学院、酵素学院、猕猴桃学院等企业学院,进一步贴近行业企业共育人才的需求,提升专业群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化并拓展了合作办学的层次和领域。

建订单班级,合作共育人才。学校设立13个订单班,助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开展专业和专业群建设,共同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产业行业发展、职业与岗位需求等,整合教学资源,共同开发课程,设计教学环节,实现学院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同频共振。

搭实训平台,共建实践基地。企业与学院利用自身优势,对接各专业群,合作共建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通过课堂与车间交替教学与训练,培养、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促进从“学生”到“员工”的顺利转变,为顶岗实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育双师团队,互聘校企人才。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业务能手通过企业学院步入校园,直接参与课程与专业建设、职业能力训练与就业能力指导等教学环节;学校专任教师也走出“象牙塔”,通过企业学院了解行业企业发展动态,紧跟前沿,学习新技术新知识,反哺教学。

融校企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学校致力于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优秀文化引入校园,植入专业和课程教学中,通过参观、讲座、论坛等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第三部分 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反映,是高等学校毕业生质量的市场价值的体现。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就业满意度和专业相关度的综合反映。

为了解2017届毕业生真实就业状况,为学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学校改进就业工作,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学校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发放问卷2805份,回收有效问卷2480份。同时为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我校同期开展了用人单位跟踪调查,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8份。

一、毕业生就业质量满意度

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是检验学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匹配度的关键因素,也是衡量高校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本次调查将 2017届已就业学生对目前就业岗位的满意程度,划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级。如图6所示。

 

图6 2017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满意为91.33%,基本满意为5.89% ,不满意为2.78%。这与“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和就业落实方式有较为直接的关系,相当数量的同学为了继续深造和参加当地各类公职考试,选择了过渡性的工作,造成了对当前工作的低认可度。

二、用人单位满意度

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对学校的发展和教学改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适合单位的用人需求,各用人单位最有发言权,用人单位的意见将作为学校主要的参考意见。我们将反馈的意见划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级。如图7所示。

              图7 2017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

 

在用人单位的调查问卷中,我校请单位从学生的综合评价、政治思想、团队精神、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等方面做了调查评判,各单位反馈情况较好,对我校培养的学生认可度较高,从统计结果来看,满意达到了91.58%,基本满意为5.54%,不满意为2.88%

三、专业对口率

经调查统计,毕业生反馈目前工作专业对口情况,如图8所示。54.60%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完全对口,27.1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基本对口,18.30%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专业不对口。毕业生整体专业对口度相对较高,说明我校专业设置基本符合社会的需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能够学以致用。

                   图8 2017届毕业生专业相关度

    

根据我校毕业生整体就业流向等情况,结合评价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各因素数据描述,我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良好,基本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实际需求。

四、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

通过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分析,我校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为2710元,较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2650元上升60元,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平均月薪呈上升趋势。


第四部分 就业发展趋势分析

2018年学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然较大:一是全国毕业生总量依然较大。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820万人以上,毕业生总量再创历史新高。二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长势头趋缓,总体就业空间不会有明显增大。三是学校毕业生结构性矛盾虽有缓解,但仍需加大对学科和专业设置的调整力度。四是毕业生个人就业预期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学生就业偏好与实际就业之间的矛盾较大。

但是,我们在看到严峻形势的同时,更应该看到 2018年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有利因素也正在增多,主要表现为:

一、毕业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从近三年来学校整体就业状况来看,我校2015届到2017届毕业生综合就业状况良好,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的较高水平,如表3所示。这说明我校目前的办学思路、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就业定位与社会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能够基本匹配,基本保证了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4  2015-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

年度

2015

2016

2017

就业率

97.55%

97.33%

97.68%

 

尤其是随着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进一步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陕西省教育厅、人社厅、财政厅等部门出台的系列政策和意见,为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研判 2018年及以后毕业生就业趋势,学校毕业生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就业率。

二、毕业生就业质量稳中趋升

今年是我校建校112周年,建院12周年,学院毕业生人数逐年稳步增加。在学院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的推动下,我校毕业生的踏实肯干和积极上进的职业精神逐渐得到了企业的认可,学生薪酬水平逐年提升,毕业生和企业满意度趋升。国家大力投入中医药人才培养、陕西省对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和基础教育的强力支持以及渭南市人民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重点支持和引导我校医药卫生类、师范类、农学类专业毕业生留渭工作的政策导向,为我校毕业生广大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

三、毕业生就业技能连年提高 

2017届毕业生在省部级及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2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3项。

学校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精神做到年初有计划、过程有落实、工作有总结、年终有考核,要求与中省大赛接轨,实训项目应赛尽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享受”的比赛格局,让技能大赛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专业、覆盖到每一名师生,在校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比赛中来。学生参与的热情度很高,专业全覆盖,参赛人次达到近千人,获奖人次达到近500人,学校也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机制,对获奖学生在学期表彰大会给予通报,并选拔作为中省赛的种子培养对象,再由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训练,代表学校参加国赛、省赛。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杜瑶、贺菲分获护理和中药赛项二等奖。

5  2017届毕业生技能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学生

1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

国家级

二等奖

 

2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药技能赛项

国家级

二等奖

 

3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一等奖

 

4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

省部级

二等奖

贾淑婷

5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护理技能赛项

省部级

二等奖

秋运娜

6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二等奖

 

7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二等奖

牛梦华

8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舞表演

省部级

二等奖

刘欢心

9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景江华

10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罗聪聪

11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王奇

12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药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张浴

13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非专业组)

省部级

三等奖

李显

14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英语口语(专业组)

省部级

三等奖

李蓉鹤

15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张蓓娆、高欢

16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李智、强红翠、

窦盟、张嘉辉

17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市场营销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罗超群、孙膑、

王行、杨嫚

18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子商务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李晓甜、王丹、

王雯、雷蓬勃

19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会计技能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刘翠翠、穆珍、

杜娟娟、孙婵

20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营销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景海鹏 、张浩

21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张磊、王凡、

肖健、黄军军

22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张迪、李斌、

范磊、王海龙

23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朱佩佩、史瑶伟

24

2017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建筑工程识图赛项

省部级

三等奖

苗成杰、王旭辉

25

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

省部级

三等奖

韩迎香、赵向荣、郭鹏涛、刘戈、丑龙、雷日欢、雷蓬勃

 

 

四、合作交流成效逐步凸显

2017年以来,我校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通过开展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师资互聘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得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连年攀升,对外合作交流持续推进,毕业生学历水平将不断优化,毕业生由原来的单一的面向大型企事业单位就业,转变为面向各行各业的校企合作单位,出国深造学历提升也将成为就业工作新得突破点。不断加强的就业指导工作力度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全面实施,使得毕业生就业观念发生巨大转变,在热衷于去校企合作单位就业的同时创新创业将掀起新得高潮。在就业结构的优化下,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创新创业数量将逐年提升,呈现出良好态势。


第五部分 对招生、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校建立了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机制,每年对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质量跟踪调研。根据调研反馈信息,制定了毕业生就业率与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适度挂钩的“就业预警机制”制度,旨在通过“专业—招生—就业”的联动机制,将就业状况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挂钩。通过考评、提醒、帮助、指导对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市场需求的专业,进行适当调整,构建合理的专业体系。

一、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在对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就业工作及对学校的整体满意度调查中,将毕业生的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具体情况如表6所示。

            表6 2017届毕业生对学校各项工作满意度

项目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学校整体工作

91.12%

5.69%

3.19%

学生工作

93.48%

5.14%

1.38%

教学工作

92.33%

5.42%

2.25%

就业工作

91.39%

6.45%

2.16%

 

从统计数据看,学校在各项工作领域不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得到了绝大多数毕业生的认可,但各项工作都有改进余地,需要认真总结、努力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二、毕业生就业对招生的反馈

参照2017届毕业生各专业就业率,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适度缩减就业市场相对饱和的专业招生规模,如英语教育、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完善“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建工学科和经管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在招生规模、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优化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新设专业,如: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建筑电器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等专业的建设。

三、毕业生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人才质量决定毕业生就业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人才质量的体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毕业生就业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也为广大学子高质量就业创造了根本条件。结合2017年就业质量和毕业生满意度,对学校人才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一)准确定位,明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秉承“顶天立地、内外兼修”的办学理念和“遵循规律、文化引领、改革创新、开放融合”的办学思路,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坚持“面向职业办学,贴近产业办学,瞄准就业办学,政校行企联动办学”的办学思想,实行“六业贯通”人才培养计划和“三服务”办学模式,践行“明德、笃行、精技、强能”的校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学创新,提高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把学校建设成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和科技应用与开发的重要基地。

(二)实践教学助推学生综合素质和核心能力提升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重要作用,突出学校教育教学的显著特色。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提供良好平台,我校建设有校内、校外8大实训基地,医学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实训中心、畜牧兽医实训中心、汽车检测与维修实习实训中心等16个实习实训中心,90多个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模拟工作环境,尽早感受职业氛围,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将实践活动与学分挂钩,以灵活形式予以登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工学门类加强实践环节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就业质量;人文经管学科合理安排就业实习,提升毕业生求职竞争力和职业素养。通过扎实的实践锻炼,努力使务实精神足、动手能力强、协作意识好成为学校毕业生的特色和亮点。

同时,社会实践的空间要进一步延伸。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都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需要,要让实践活动与行业、产业和用人单位直接结合,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阅历,促进他们对就业的认识,增进了他们就业时的人脉关系,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三)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效性

目前,学校已经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必修课,并多方邀集知名人力资源专家、优秀校友来校开设专题讲座,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学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参与度还有待提高。学校将通过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素质测评等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人物访谈、职场竞聘大赛等体验式活动,有效唤醒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传授给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方法,不断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实现科学、成功、高质量的就业。并依据学生年级,采用分类指导方式,低年级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特别是学会规划自己大学的生活;高年级以职业能力、求职技能与常识为主线,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强化能力训练,从而做好充分的就业准备。

 

关闭窗口

就业处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913-2081613  技术支持:网络与信息中心